首页|杂交兰花色花香生物合成途径的转录组分析

杂交兰花色花香生物合成途径的转录组分析

扫码查看
该研究以杂交兰(Cymbidium hybrid)不同花色花香品种‘玉凤’(K18,黄色)和‘福韵丹霞’(K24,紫红色)为材料,采用RNA-Seq技术获得杂交兰不同花期的花朵转录组数据,分析杂交兰不同时期花色/花香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探讨杂交兰花色花香形成的分子机理,为杂交的定向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K18和K24分别获得11914和6793个差异表达基因;KEGG注释显示,有58个差异基因与花色花香合成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类黄酮是K18和K24的主要花色素,其合成基因在小花蕾期显著上调,其中K18通过查尔酮异构酶基因(CHI)、类黄酮-3',5'羟化酶基因(F3'5'H)和黄酮醇合酶基因(FLS)途径生成黄酮醇,K24则通过花青素合成酶基因(ANS)途径生成花青素.(2)qRT-PCR验证表明,萜类骨架基因羟甲基戊二酰辅酶基因(HMGS)、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HMGR2)和甲羟戊酸-5-焦磷酸合酶基因(MVD)等的表达量均在K18盛花期最高,同时6个下游的萜烯合酶(TPS)基因在K18中表达量比K24上调100倍以上.(3)定量分析表明,K24、K18中的花色素苷总含量分别为608.74、122.28μg·g-1,K18花色苷含量仅为K24的20%;K24花中色素物质主要成分为矢车菊素苷,使其花色呈红色;K18中飞燕草素苷含量相对较高(花色为黄色).研究推测,ANS基因的较高表达可能是K24花瓣中花色苷含量高于K18的原因之一,K18通过CHI、F3'5'H、FLS途径积累了大量黄酮醇而不是花青素,从而影响了花朵颜色的决定.
Transcriptome Analysis of Pigment Biosynthesis and Floral Scent Biosynthesis in Cymbidium Hybrid

孔兰、樊荣辉、林榕燕、叶秀仙、林兵、钟淮钦

展开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福州 350013

福建省特色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福州 350013

杂交兰 花色 花香 转录组测序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研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

YC20190012019J01113STIT2017-2-9

2021

西北植物学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植物学会

西北植物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031
ISSN:1000-4025
年,卷(期):2021.41(1)
  • 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