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祁连山区特有物种黑虎耳草的居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祁连山区特有物种黑虎耳草的居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扫码查看
利用叶绿体基因(rbcL和trnS-G)及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对祁连山区狭域分布的特有物种黑虎耳草8个居群(115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旨在揭示黑虎耳草的居群遗传结构及其历史进化过程.结果表明:(1)所有取样个体共检测到4个cpDNA单倍型和9个ITS单倍型,其中祁连山东南部的居群固定较多的单倍型和特有单倍型,而西北部居群只固定少数几个广泛分布的单倍型,且遗传多样性普遍较低.(2)基于cpDNA数据和ITS数据的分子变异分析(AMOVA)显示,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3)基于cpDNA数据的中性检验表明,Tajima's D(-1.01230,P>0.05)和Fu&Li's D*(-2.06677,P>0.05)均为负值,均不显著;歧点分布分析结果显示,黑虎耳草居群经历过近期的扩张事件.根据物种现有遗传分布格局推测,黑虎耳草在第四纪冰期时退缩到祁连山东南部的边缘避难所,间冰期或冰期后回迁到祁连山西北部地区,在回迁过程中由于奠基者效应导致祁连山西北部的居群仅固定少数广泛分布的单倍型,并呈现出较低的遗传多样性;由于居群较小且相互隔离,该物种经历了严重的瓶颈效应和遗传漂变,导致该物种总遗传多样性(HT)和居群平均遗传多样性(HS)远低于虎耳草属其他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广域分布的物种.
Population Genetic Analysis of a Qilian Mountains Endemic Species Saxifraga atrata (Saxifragaceae)

王智华、李小娟、曹倩、马小磊、高庆波

展开 >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西宁 810001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青海民族大学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西宁 810007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作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西宁 810001

展开 >

黑虎耳草 狭域特有物种 居群遗传多样性 祁连山 遗传结构

青海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

2019-ZJ-7019

2021

西北植物学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植物学会

西北植物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031
ISSN:1000-4025
年,卷(期):2021.41(1)
  • 3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