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羌活与宽叶羌活的群体遗传结构和种间分化研究

羌活与宽叶羌活的群体遗传结构和种间分化研究

扫码查看
为了合理利用羌活和宽叶羌活的药用植物资源,同时保护其物种多样性,该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羌活与宽叶羌活邻域及异域分布的23个自然种群,共计227个个体进行多样性和种间分化研究.结果显示:(1)两个物种具有中等水平的遗传多样性;羌活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2.603、1.777和0.313,均高于宽叶羌活(分别为2.200、1.641和0.308).(2)分子方差分析表明,两个物种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羌活和宽叶羌活群体间分化系数分别为0.181和0.191.(3)Structure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PCoA)将所有取样个体分为两大遗传组分,分别对应于羌活和宽叶羌活两个物种,二者间存在着有限的基因交流.研究表明,羌活与宽叶羌活物种间存在较高程度的遗传分化,并且遗传变异主要源自群体内,应各自划分为不同的地理单元进行多样性保护.
Species Differentiation and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of Notopterygium incisum and Notopterygium franchetii

洒威、周通、关天霞、尚千涵、尹卫、田凤、李忠虎

展开 >

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宁 810016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69

青海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西宁 810001

羌活 宽叶羌活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项目

2020-NK-117

2021

西北植物学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植物学会

西北植物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031
ISSN:1000-4025
年,卷(期):2021.41(2)
  • 3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