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斗竹的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

斗竹的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

扫码查看
通过野外观测及光学解剖,观察了斗竹(Oligostach yum spongiosum)开花林相、开花动态、花器官构造、结实情况,以及花后林相更新等生物学特性,采用光学显微技术结合石蜡制片,对斗竹的大、小孢子的发生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1)斗竹为一次性整体开花竹类,花期为4月下旬~5月下旬,花期约持续45 d,成花量大.(2)花序为圆锥状混合花序,每花序由4枚小穗构成;小穗细长,每枚小穗由5~17枚小花组成;小花为颖花,顶部小花不发育,外稃、内稃各1枚;浆片3枚,卵圆形;雄蕊4~6枚(多为6),每枚花药具有4个花粉囊,花药壁发育为基本型,绒毡层为腺质型,小孢子四分体为左右对称型,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球形,表面纹饰颗粒状,具单个萌发孔,花粉发育过程中部分花药出现异常收缩及空腔的败育花粉粒;雌蕊1枚,柱头3叉,羽毛状,子房1室,胚珠倒生,厚珠心,胚囊为蓼型,成熟胚囊结构及发育过程均正常;雌雄同熟,异花授粉,果实为颖果.(3)斗竹花后全林死亡,结实率低,自然条件下结实率为8.1%.研究结果为研究竹子系统分类、开花机制,开展杂交育种及竹林更新复壮工作等提供基础性资料.
Flowering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ligostachyum spongiosum

刘海文、赵婉琪、肖姣、国春策、杨光耀、于芬

展开 >

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南昌330045

江西省竹子种质资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南昌330045

斗竹 开花特性 花器官形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重点项目

3196033620192ACB21005

2021

西北植物学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植物学会

西北植物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031
ISSN:1000-4025
年,卷(期):2021.41(11)
  • 1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