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固定化培养中氮磷浓度对钝顶螺旋藻生长及其代谢产物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固定化培养中氮磷浓度对钝顶螺旋藻生长及其代谢产物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扫码查看
该研究以钝顶螺旋藻为实验对象,探究培养基中不同氮浓度(5、15、30、45 mmol·L-1)和磷浓度(0.5、1.5、3.0、4.5 mmol·L-1)对固定化生物膜培养模式下螺旋藻生长及其代谢产物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为生产实际中规模化高效培养螺旋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随着氮、磷浓度的升高,螺旋藻的生物量密度和产率先增高后降低,并在30 mmol·L-1氮和3.0 mmol·L-1磷处理时达到最大值;低氮、低磷条件会影响螺旋藻的藻体结构,表现为单细胞藻丝变短,螺旋变少,导致生物膜细胞密度降低.(2)与生物量变化趋势一致,螺旋藻光合色素含量随着培养基中氮、磷浓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均在30 mmol·L-1氮或者3.0 mmol·L-1磷条件下达到最大值.(3)培养基中磷浓度固定时,螺旋藻的PSⅡ反应中心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电子传递速率(ETR)随着氮浓度增加而增大,氮的缺乏会影响光合色素的合成,进而削弱螺旋藻光合作用;培养基中氮浓度固定时,螺旋藻的Fv/Fm和ETR随着磷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4)低氮、低磷条件下虽不利于可溶性蛋白的增加,却可以刺激可溶性多糖的积累,并且磷源限制程度越严重,螺旋藻蛋白质含量越低,多糖含量越高.研究认为,调节营养液中氮、磷浓度可定向诱导螺旋藻蛋白和多糖等高值化产物的合成,生产中可通过调控氮、磷浓度来促进相应目标产物的合成积累;螺旋藻生物膜对氮浓度的耐受程度较磷浓度更强,螺旋藻叶绿素荧光参数在高氮(45 mmol·L-1)培养下均较高,同时生物质产量也较高.
Effect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ous Concentrations on Growth, Metabolites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of Immobilized Spirulina platensis

崔岩、刘海燕、李武阳、王丽娟、罗光宏

展开 >

河西学院,甘肃省微藻技术创新中心,甘肃省河西走廊特色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甘肃张掖 734000

兰州交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兰州 730070

钝顶螺旋藻 氮磷浓度 生物量 光合色素 叶绿素荧光 蛋白质 多糖

甘肃省科技计划河西学院校长基金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基金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基金甘肃省高等学校产业支撑计划创新基地和人才项目

20JR5RA196XZZD20180022020B-2132021QB-1122020C-25甘科技[2021]12号

2023

西北植物学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植物学会

西北植物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031
ISSN:1000-4025
年,卷(期):2023.43(1)
  • 1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