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珍稀濒危植物蒜头果种子萌发特征与幼苗类型的研究

珍稀濒危植物蒜头果种子萌发特征与幼苗类型的研究

扫码查看
以去除果皮后阴干的珍稀濒危植物蒜头果种子为材料,在温室大棚沙池内进行层积处理,从层积处理开始至子叶出土的不同萌发阶段,考察蒜头果种子发育形态、贮藏物质积累、酶活性以及幼苗类型等变化特征,初步探讨其种子休眠形成原因.结果显示:(1)蒜头果种子从解除休眠开始至萌发形成幼苗的过程约需195 d,其中幼胚的形态发育后熟约需75 d,随后30 d内是种子集中萌发的时期,其发芽率达到最高(53.33%);依据种胚发育形态的标志特征将此过程划分为7个阶段(S1~S7阶段):S1 阶段种子未萌发,S2 阶段种胚"露白",S3 阶段胚根突破种皮长超过1 cm,S4 阶段下胚轴与胚根连接处形成弯钩结构,S5 阶段"S"型胚形成及胚根前端膨大,S6 阶段种子不仅具有膨大的胚根且已有侧根的分化,S7 阶段子叶脱落,胚芽出土,真叶出现.(2)蒜头果种子在湿沙层积过程中,种胚胚长和胚率从S1 阶段的(5.49±1.57)mm和(19.48±5.72)%分别增加至S6 阶段的(67.92±2.94)mm和(240.75±15.29)%,胚率平均增加了12.4倍,显示蒜头果种子的胚需要经历后熟过程才能萌发,属于胚后熟型种子.(3)从种子生理指标看,随着湿沙层积时间的增加,种胚内可溶性蛋白含量、淀粉含量先降后升,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总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同期胚乳的大小和形态没有明显变化,但其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含量以及SOD和POD活性总体呈下降的趋势.(4)种子胚率、萌发率与胚乳内可溶性蛋白含量、淀粉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发现,蒜头果种子从解除休眠至萌发前内部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包括胚乳中贮藏营养物质可溶性蛋白等大分子物质的降解和酶活性不断下降,为种胚完成后熟解除休眠进入萌发提供了物质和能量;生理指标的变化过程与种胚的形态发育过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蒜头果种子的萌发;蒜头果种子完成萌发形成原始的、紫玉盘型的、子叶留土的幼苗类型,子叶仅具有吸收营养成分的功能,而不具有同化功能.
Seed Ger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eedling Types of Malania oleifera,a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

Malania oleiferaseed germination,seed post-ripeningseed embryo morphologyphysiologi-cal changesseedling types

普甜、栗宏林、王娟、潘悦、张平芳、陈婉东

展开 >

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昆明650224

西南林业大学绿色发展研究院,昆明650224

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昆明650224

蒜头果 种子萌发 种子后熟 种胚形态 生理变化 幼苗类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重大基础专项云南省万人计划"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专项云南省千人计划高端外国专家专项

32160008202002AA100007云发改[2018]212号

2023

西北植物学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植物学会

西北植物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031
ISSN:1000-4025
年,卷(期):2023.43(2)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