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沙米群落分布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沙米群落分布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扫码查看
基于野外样地调查资料,运用数量分类与排序的方法,对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沙米群落分布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期为沙米人工驯化栽培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沙米群落共包括植物种 21 个,其中苋科 8 个种,禾本科、菊科各 3 个种,柽柳科 2 个植物种,蒺藜科、豆科、茄科、蓼科、白花丹科各 1 个植物种.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将沙米群落分为 7 个群丛.群丛Ⅰ到群丛Ⅶ的变化过程中,土壤水分由 5.12%逐渐降低至 1.01%;土壤粘粒含量由 6.32%逐渐降低至 2.53%.群丛Ⅰ土壤砂粒含量由 78.25%逐渐增大至群丛Ⅵ的 89.84%和群丛Ⅶ的 87.78%.各群丛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pH、电导率呈波动变化.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土壤因子解释 30.8%的沙米群丛总变差,解释贡献率大小排序为土壤水分(6.8%)>pH(5.3%)>速效磷(4.4%)>有机质(4.4%)>全氮(3.6%)>土壤粉粒(2.3%)>土壤电导率(2.2%)>土壤砂粒(1.9%).其中,土壤水分、pH、有机质、速效磷是影响沙米群落分布的重要环境调控因子.沙米人工栽培过程除了保证正常的水分供应外,还应注重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的补充.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of Agriophyllum squarrosum Community and Soil Factors in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he Badain Jaran Desert

Agriophyllum squarrosumclassificationordinationsoil factorBadain Jaran Desert

姜生秀、赵鹏、徐高兴、段晓峰

展开 >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甘肃省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70

沙米 分类 排序 土壤因子 巴丹吉林沙漠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重点研发计划甘肃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项目(2020)

20JR5RA09120JR5RA09520YF3FA008甘科协发[2020]104号

2023

西北植物学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植物学会

西北植物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031
ISSN:1000-4025
年,卷(期):2023.43(6)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