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农艺性状的榕江茶核心种质构建

基于农艺性状的榕江茶核心种质构建

扫码查看
为获取较为可靠的榕江茶初级核心种质群体,促进榕江茶种质资源的鉴定、保存、开发和有效利用,以118份榕江茶种质资源为材料,对23个农艺性状(19个表型性状和4个基本品质成分)进行分析;基于2种遗传距离(标准化欧氏距离、马氏距离)、4种聚类方法(离差平方和法、非加权组平均法、最长距离法、最短距离法)和7种总体取样规模(10%、15%、20%、25%、30%、35%、40%)构建了 56个候选榕江茶核心种质,利用筛选得到的最佳构建方案构建初级核心种质;以f检验对原种质、保留种质和核心种质的表型遗传多样性、变异程度和各种质不同数量性状间的代表性进行核心种质的评价,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核心种质进行确认.结果表明,(1)标准化欧氏距离、最短距离法、30%取样比例相结合是构建榕江茶核心种质的最佳方法.(2)构建的核心种质与原种质23个性状的6个特征值一致性较好,遗传多样性指数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核心种质平衡了稀有性状的分布,有效保留了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3)核心种质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高于原种质;核心种质均匀分布在原始种质范围内,无重叠现象,有效的避免了核心种质的冗余.(4)构建的38份榕江茶种质资源初级核心种质占原种质的32.20%,初级核心种质构建有效且质量较高,能够在保证冗余较少的情况下充分代表原种质遗传多样性.
Construction of Core Germplasm of Camellia yungkiangensis Based on Agronomic Traits

Camellia yungkiangensisgermplasm resourcesagronomic traitscore collection

吴河饶、任青艳、陈莹、崔叶、陈思冶、黄大玉、陈涛林

展开 >

贵州大学茶学院,贵阳 550025

榕江茶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核心种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贵州大学人才引进项目

32260787黔科合支撑[2021]一般188贵大人基合字[2019]25号

2023

西北植物学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植物学会

西北植物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031
ISSN:1000-4025
年,卷(期):2023.43(11)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