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不同结香方法对土沉香木质部芳香物质形成的影响

不同结香方法对土沉香木质部芳香物质形成的影响

扫码查看
以12年生土沉香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钻孔、火烧孔和黄绿墨耳菌(Melanotus flavolivens)溶液诱导土沉香结香试验,比较分析各处理的土沉香结香木质部变色范围,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醇溶性提取物、沉香四醇、挥发性香气成分方面的差异,探讨不同结香方法对土沉香木质部芳香物质形成的影响,为创新和优化土沉香结香技术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黄绿墨耳菌溶液处理的土沉香木质部(沉香材部分)变色范围最大,纵向变色距离最长达120.02 cm,横向变色距离最宽达3.84 cm;钻孔和火烧孔处理,纵向变色距离均超过110 cm,但横向变色距离最宽仅为0.58 cm和1.06 cm.(2)3种结香处理的土沉香木质部淀粉含量均显著低于CK(P<0.05),降幅范围在24.82%~55.25%;黄绿墨耳菌溶液和火烧孔处理的土沉香木质部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CK(P<0.05),钻孔与CK差异不显著(P>0.05).(3)钻孔、火烧孔和黄绿墨耳菌溶液处理土沉香的醇溶性提取物含量分别达到11.84%、13.26%和21.08%,均显著高于CK(P<0.05);沉香四醇含量分别达到0.18%、0.26%和0.42%,对照处理未检测出沉香四醇.(4)钻孔、火烧孔和黄绿墨耳菌溶液处理的土沉香芳香物质中分别鉴定出29种、33种和36种,主要成分包括2-(2-苯乙基)色酮及其衍生物、沉香螺醇、愈创木醇、香树烯、苄基丙酮、二氢卡拉酮、枯苏醇、α-檀香醇和壬醛.说明黄绿墨耳菌溶液处理土沉香木质部变色范围最大,淀粉含量消耗和可溶性糖增幅最大,醇溶性提取物、沉香四醇含量及其芳香物质积累的效果最优.
Effect of Different Agarwood-induction Technique Treatments on the Formation of Aromatic Substances in Xylem of Aquilaria sinensis

agarwoodaromaagarwood-induction techniquesAquilaria sinensisGC-MS

庞圣江、周再知、李英健、张培、李忠国、邓硕坤

展开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广西凭祥 532600

南京林业大学,南京 210037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广州510520

广西大学,南宁 530004

广西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广西凭祥 532600

崇左凭祥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广西野外科学观测站研究站,广西凭祥 532600

展开 >

沉香 香气 结香技术 土沉香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央级院所基本业务费专项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央级院所基本业务费专项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技攻关计划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项目

CAFYBB2022MB004CAFYBB2017MB020桂林科研[2022]第2号2017KJCX001

2023

西北植物学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植物学会

西北植物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031
ISSN:1000-4025
年,卷(期):2023.43(11)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