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大穗大粒型小麦品种新研7号和隆跃99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大穗大粒型小麦品种新研7号和隆跃99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扫码查看
为探明主要栽培措施、密度、行距、施氮量对大穗大粒型小麦品种的有效穗数、产量的调控作用,采用裂区设计(即主区为行距、副区为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开展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新研7号、隆跃99的有效穗数与行距、基本苗(自然对数)呈极显著相关;不同行距间的差异显著,且新研7号、隆跃99通过缩行增密,有效穗数能突破600万穗/hm2;产量与行距呈极显著负相关,且行距间的差异显著,行距为12~16 cm时,产量与基本苗、施氮量为非典型二元二次曲线相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先增后减.新研7号、隆跃99高产栽培以缩行增密、主茎成穗为主,推荐行距为16 cm以下、基本苗为330万~400万株/hm2、施氮量为260 kg/hm2.

郭福民、张东志、张存岭

展开 >

濉溪县农业科研试验站,安徽 淮北 235100

濉溪县小麦新技术研究所,安徽 淮北 235100

濉溪县杨柳农业科学实验站,安徽 淮北 235100

行距 密度 施氮量 有效穗 产量

2024

乡村科技
河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

乡村科技

影响因子:0.029
ISSN:1674-7909
年,卷(期):2024.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