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20世纪以来道德判断理论的争论及对中国道德教育的影响
20世纪以来道德判断理论的争论及对中国道德教育的影响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维普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道德判断的本质和发展问题是道德研究的基本问题.以柯尔伯格为代表的理性主义主张推理是道德判断的核心,而以海特为代表的社会直觉主义则提出"直觉在先、推理在后"的道德判断理论.研究发现,这两种理论在道德判断的来源、基础、过程等方面均有争论:理性主义关注道德判断中的理性和推理,而社会直觉主义关注道德判断中的情感和直觉;理性主义将公正与关怀两种道德原则作为道德的基础,社会直觉主义确定了6种道德直觉为道德的基础;理性主义主张道德判断的过程是理性驾驭情感,社会直觉主义则认为道德判断是由情感自动驱动的过程.道德判断理论的争论不仅促进了理论本身的传播与发展,也形成了一批本土化的研究成果,促进了中国道德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型、研究视野的拓宽,并推动了中国道德教育的实践变革.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樊改霞、高绚丽
展开 >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兰州,730070
关键词:
道德判断
理性主义
社会直觉主义
情感
推理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2020)
项目编号:
20XJA88002
出版年:
2024
现代大学教育
湖南省高教学会,中南大学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CHSSCD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
1.282
ISSN:
1671-1610
年,卷(期):
2024.
40
(2)
参考文献量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