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高校"在地国际化"引入虚拟交换的价值意蕴、现实可能与实践进路

中国高校"在地国际化"引入虚拟交换的价值意蕴、现实可能与实践进路

扫码查看
在后疫情时代学生出国机会受限与出国意愿降低的新常态下,将虚拟交换引入高校的"在地国际化"实践,有助于解决"在地国际化"面临的跨文化教育困境,同时适应高校学生国际化需求层次上移的趋势,实现"在地国际化"的提质增效.在线教学的普及,也为引入虚拟交换奠定了硬件基础和思想基础,全球性会员联盟、操作指南和专业交流平台则可提供专业支持.但是,目前中国高校的虚拟交换刚刚起步:启动相关实践的高校少,学生群体受益面小;对虚拟交换内涵的认知尚存误区,教育理念尚待革新;对国外学生的自然吸引力较弱,利用国外相关资源的意识欠佳.鉴于虚拟交换之于中国高校"在地国际化"的重要价值,亟需引导其战略自觉意识的生成与相关能力建设,基于大面积推进虚拟交换可能面临的挑战,提出以下建议:在政策层面,将虚拟交换写入国际化相关政策和规划并加强宣传引导;在操作层面,提升教师胜任力并激励二级学院搭建平台;在安全层面,提供技术支持与过程管理的双重保障.

房欲飞、王克宇

展开 >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上海,200032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上海,200234

虚拟交换 虚拟流动 协作在线学习 在地国际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 虚拟国际化

2024

现代大学教育
湖南省高教学会,中南大学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82
ISSN:1671-1610
年,卷(期):2024.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