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一个非理性的大学发展图景:民国时期北京八校"高专改大"的原因、实践及其影响
一个非理性的大学发展图景:民国时期北京八校"高专改大"的原因、实践及其影响
An Irrational Landscape of University Development: The Reason, Practice and Influence of " College Reform" of Eight Schools in Beijing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20世纪20年代,在新学制体系下,国立北京专门学校先后升格为大学,简称"高专改大".实际上"高专改大"从蔡元培北大改革时期就开始酝酿,确立了"学"与"术"分离但平等的原则,规划了"改大"的蓝图.几经学潮与教潮的推动和政治权力的利用,八校(除北京艺专外)才正式升格为单科大学.其改革上面临"综合大学"与"单科大学"的路径选择,而在具体实践上,"高专改大"实施,确立了研究型导向,扩展了学校机构与学科,扩展了专任的教员队伍."改大"对高等教育发展无疑具有加速作用,但是,学潮与教潮不仅败坏了学风,单科大学更是有名无实,其"过分扩展"也使得教育质量下降,学生在就业上受到一定影响.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赵建、汪昊宇
展开 >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与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
高专改大
新学制
路径选择
基金: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
项目编号:
项目编号:14ZDA16
出版年:
2018
现代教育论丛
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现代教育论丛
CHSSCD
影响因子:
0.702
ISSN:
年,卷(期):
2018.
(1)
参考文献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