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理性审思与优化路径
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理性审思与优化路径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工具理性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这种导向使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表现为以"就业导向"为主。然而,高职院校一味地追求"就业技能"培养,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却无法契合各方需求。尤其,在技能型社会建设的今天,高职院校要加强对人才价值理性的培养,注重人才内涵式发展。那么,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价值取向应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二者的融合。首先要坚守工具理性,人才培养目标要符合社会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其次,要重视价值理性,提升人才培养的综合职业能力,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最后,要从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人"出发,在人才培养逻辑上要将产业逻辑与教育逻辑进行融合。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将人才培养目标拉回正轨。一是要明确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深度融合;二要借助产教深度融合以对接高端产业,使人才培养目标更加贴近产业需求;三要从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要求出发,加强专业群建设并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学生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四要以价值理性为基准优化育人环境,整体提升育人水平。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路文娜
展开 >
作者单位: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 510665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目标
工具理性
价值理性
优化路径
出版年:
2024
现代职业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
ISSN:
年,卷(期):
2024.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