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民族记忆的审美在场——云南话剧《澜沧水长》观后

民族记忆的审美在场——云南话剧《澜沧水长》观后

扫码查看
一座真实存在的"民族团结誓词碑",打开了七十多年前一段云南普洱地区少数民族的历史."民族的问题要用民族的方式来解决",这就是云南话剧《澜沧水长》中解放军政委张钧所坚持的.该剧以具有现实意义的民族团结为主旨,运用鲜明的地域元素、习俗、仪式,以及群众演员歌队化的抒情演绎,让这部具有史诗般气魄的话剧有了温度和情感.该剧融合了东西方戏剧美学,写实、写意、象征、虚拟等表现手法被统一在舞台上,以民族文化作为全剧的底色,使这段民族记忆具有一种别样的审美韵致.

刘明厚

展开 >

上海戏剧学院

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

澜沧水长 民族团结 民族性 仪式感 审美在场

2024

戏剧文学
吉林省戏剧创作评论室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106
ISSN:1008-0007
年,卷(期):2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