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一杯忧伤的鸡尾酒--浅析《雨巷》创作中的三个层次
一杯忧伤的鸡尾酒--浅析《雨巷》创作中的三个层次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戴望舒的《雨巷》中体现了文学创作的三个层次,即生活客体、主体创造和超越意义。《雨巷》既展示出了生活客体对诗歌的映射,具有鲜明的象征主义特征,也融汇了作者的诗情创造,将生活体验融入诗歌,使诗歌享有了向善的灵魂和超越意义。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陈小可
展开 >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 成都 610225
关键词:
《雨巷》
客体
主体
超越
出版年:
2014
西江月
广西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西江月
ISSN:
1003-2819
年,卷(期):
2014.
(1)
参考文献量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