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概念隐喻视角下的《一剪梅》及其英译--以王红公的译本为例

概念隐喻视角下的《一剪梅》及其英译--以王红公的译本为例

扫码查看
李清照词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研究完全出于英语世界自身文化的需要。五六十年代,美国青年向边缘文化中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吸收养分,借助抗衡美国社会主导阶级的思想和信仰。另一方面,美国诗歌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新要求,竭力引进和吸收中国古典诗歌的巨大影响。王红公译诗以简洁明了的诗歌风格,极大地影响了一大批美国诗人,推动美国诗歌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自1980年Lackoff和Johnson正式提出概念隐喻理论以来,认知心理学、语言学、修辞学等众多学科,不但从不同的角度对隐喻理论的建立做出了新的贡献,对隐喻理论的时间应用也进行了颇见成效的尝试。本文从概念隐喻的视角浅谈王红公英译《一剪梅》,寻求新的切入点。

尹河瓖

展开 >

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重庆市 400031

李清照 王红公 概念隐喻 《一剪梅》

2014

西江月
广西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西江月

ISSN:1003-2819
年,卷(期):2014.(4)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