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从"撒米"到"带鸡找米"

从"撒米"到"带鸡找米"

扫码查看
1938年陶行知先生到武汉大学演讲。一开始,他走上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知道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让鸡吃米呢?他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灌,大公鸡拼力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向后退了几步。站到一旁,过了一会儿,大公鸡晃晃悠悠地走过去,自己吃起米来。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地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将一定会好得多!"

陆志军

展开 >

苏州市草桥实验小学校 江苏苏州 215000

陶行知 "喂鸡" "撒米" "带鸡找米" 语文教学 主观能动性

2020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ISSN:
年,卷(期):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