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粤东地区苋科入侵植物种群的构件生物量结构

粤东地区苋科入侵植物种群的构件生物量结构

扫码查看
采用全挖法,对粤东地区的皱果苋、刺苋、空心莲子草等3种苋科入侵植物在两种不同生境下的种群构件生物量结构特征进行测量和比较,且以本地苋科植物尾穗苋为对照,旨在分析粤东地区苋科入侵植物的不同功能构件生物量特征的一般规律及生物学适应性.结果表明:4种苋科植物在构件生物量分配比率方面表现出基本一致的规律,即茎>叶>根>花,其中空心莲子草的茎生物量占全株生物量的百分比达到75 %左右;与本地植物尾穗苋相比,在异质性生境中,3种苋科入侵植物构件生物量的分配具有明显的表型可塑性,其中空心莲子草的可塑性最强,在干旱、贫瘠的生境中,根冠比显著提高;通过多种数学模型拟合4种苋科植物的地上部分生物量(Y)与地下部分生物量(X),Cubic方程(Y=b0+b1X+b2X2+b3X3 )表现最优,其中尾穗苋的拟合度最高.
Module Biomass Structures of Amaranthaceous Invasive Plant Populations in East Guangdong

朱慧、马瑞君

展开 >

韩山师范学院生物系,广东,潮州,521041

苋科 入侵植物 构件 生物量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教育厅育苗工程项目

2007009850ZD906

2010

西南农业学报
四川,云南,贵州,广西,西藏及重庆省(区,市)农科院

西南农业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679
ISSN:1001-4829
年,卷(期):2010.23(3)
  • 11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