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荒野审美意识的逻辑发展

荒野审美意识的逻辑发展

扫码查看
荒野审美意识从自然审美意识中剥离出来并孕育成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人类对荒野的审美欣赏源于古代。中国古代山水诗和山水画的艺术实践活动,物感说和“江山之助”的理论总结,在自然审美中包含着荒野审美的丰富内容。西方工业革命带来人与自然审美关系的重要新变,就是自觉的同时伴有感伤和怀旧色彩的荒野审美意识开始萌生。19世纪浪漫主义文艺创作及其美学总结成为荒野审美意识的直接理论来源。20世纪的大地伦理学、非人类中心环境伦理学、肯定美学等,推动了荒野审美意识理论建构的逐步完善。荒野审美意识研究是推动中国当代美学向前发展的重要理论生长点,对于我们更为诗意地栖居于中华大地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代迅

展开 >

三峡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荒野审美意识 山水画 物感说 浪漫主义 肯定美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12&ZD166

2015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TP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989
ISSN:1673-9841
年,卷(期):2015.(1)
  • 5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