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不端行为作为学术活动的一项副产品,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可以说,有学术活动的地方,都有可能发生学术不端行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研活动日益加强,学术不端行为在中国逐渐泛滥.由于监管制度的缺失,学术不端行为已严重到被称为学术腐败的地步:不仅违反者众多、发生频繁,各个科研机构都时有发现,而且涉及到从院士、教授、副教授、讲师到研究生、本科生的各个层面.这引起了我国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高度重视,随着2004年<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和2007年<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的相继出台,社会各界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也蓬勃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