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生产的协商与中国意识的生发——以健康传播研究为样本

学术生产的协商与中国意识的生发——以健康传播研究为样本

扫码查看
在知识社会学视角下,本文从学术素养综合框架的本土化阐释出发,考察健康传播学术生产过程中的协商机制.通过对7位国内高校健康传播学者的访谈以及相关制度文件的分析,本文在期刊发表、基金项目这两个协商地点研究他们的行为策略,并尝试在凸显学者主体性的前提下,探讨制度或结构性因素如何影响了他们对中国意识的追求.从健康传播管窥新闻传播乃至社会科学的本土化困境,本文认为,中国意识的提升不能完全仰赖于学者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觉",还应当在制度层面优化期刊发表和基金项目等学术评价系统,建构更自信更多维的高校评价体系.

周裕琼、董惠珍、曹博林

展开 >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

健康传播 本土化 中国意识 知识社会学 学术素养框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19ZDA324

2024

新闻记者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

新闻记者

CSSCI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387
ISSN:1006-3277
年,卷(期):2024.(2)
  •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