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是谁夺走了睡眠?——基于"熬夜玩手机"的时间异化批判

是谁夺走了睡眠?——基于"熬夜玩手机"的时间异化批判

扫码查看
如今,人们总会发出"睡眠不足"、"睡不醒"的怨言,但到了深夜他们并未提早入睡,而是抱着手机继续熬夜,这是为何?对此,本文采用质化研究方法,将互联网企业员工作为研究对象,尝试对"熬夜玩手机"背后的结构性动因展开批判性分析.研究发现,在资本和数字技术的合力下,人们的时间分配结构和生活节奏均被篡改,致使"家"的内涵被曲解,休闲时间被挤压;进而,面对"无时间之时间"的异化状态,人们主动舍弃部分睡眠用以玩手机寻乐,他们将此视作自我救赎.然而,所谓的"救赎"只是时间异化的新形式,即"自我蒙蔽的时间",这是资本强势和劳动者妥协的结果,人们实质上并未摆脱异化而是再造异化,甚至程度更甚.

吕梓剑、朱咫渝

展开 >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浙江传媒学院图书馆

时间社会学 异化 日常生活 手机成瘾 数字技术

浙江省传播与文化产业中心项目

21ZJCW0204

2024

新闻记者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

新闻记者

CSSCI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387
ISSN:1006-3277
年,卷(期):2024.(2)
  •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