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用时效换本真?——加速社会中的播客聆听与内容生产

用时效换本真?——加速社会中的播客聆听与内容生产

扫码查看
音频播客在中国一二线城市青年中的流行反映了受众对于听觉内容的新兴需求,既有研究多从视/听的不同感官偏向以及播客社群的声音联结出发,探讨新音频媒介如何建构独特的人际关系,但对该媒介形式的理解还需更多与听众的日常生活及其整体媒介使用图景相勾连.对中文播客听众和从业者的访谈及参与式观察结果显示,播客声音的本真性构成了这一听觉关系的核心,而播客的时间脚本则是其本真性呈现的重要保障.此外,社会时间的结构性压力一面促使听众通过聆听寻求替代性的时间经验,另一方面也悖论性地塑造了现实的聆听行为,从而将"本真性"的具体表现形态置于不断的协商之中.据此,本文讨论了播客本真性文化中的时间维度以及中文播客"产-消协商"的未来趋向,并提出研究者在重新发现日常生活听觉维度的同时,需要更多考量当代音频内容、聆听活动内蕴的含混多义性.

陈卓睿、彭兰

展开 >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播客 本真性 时间脚本 听觉文化

2024

新闻记者
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

新闻记者

CSSCI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387
ISSN:1006-3277
年,卷(期):20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