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交媒体平台集体匿名行为的心理动机——以小红书"momo"群体为例

社交媒体平台集体匿名行为的心理动机——以小红书"momo"群体为例

扫码查看
互联网发展至今,人们已经习惯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动态、塑造差异、彰显自己的特征来构建个性化自我形象。但近年来,社交媒体平台小红书兴起了 一类"momo"群体,他们使用着统一的头像和昵称,卸去自身特色,退隐到群体当中。从之前的追求个体到现在的凸显共性,反映了"momo"个体在孤独的点状式社交中的群体归属、抵抗资本构建的算法技术、保护液态监视下的私人隐私、窥视他人的群体狂欢以及自我消除下的社交回避种种心理动机。"momo"群体在匿名性的加持下,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态度、观点,但是也会陷入后真相带来的社会迷惘情绪,发布只顾宣泄自身情绪的非理性言论。

盛洁

展开 >

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

匿名社交 自我呈现 群体匿名 后真相 液态监视

2024

新闻前哨
湖北日报报业集团 湖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湖北省新闻学会

新闻前哨

影响因子:0.137
ISSN:1003-2827
年,卷(期):20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