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从历史到现实:"16字方针"的意义阐释
从历史到现实:"16字方针"的意义阐释
A Historical and Realistic Perspective to Implications of an Indigenous Paradigm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以"系统了解、分析研究、批判吸收、自主创造"为内容的"16字方针"是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新闻学者针对西方传播学引入中国而提出的第一个具有本土意义的"研究规范".在接近30年的传播学研究实践中,"16字方针"仅被当作一种历史的存在,其深层的动因并未得到发掘和研究.本文试图从历史与现实相互关联且不断展开变化的视角出发,通过对"16字方针"意义的阐释和分析,揭示我国传播学的发展方向及研究对象等问题,期望能对我国传播学的学术建设活动给予具体的推动.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王怡红
展开 >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出版年:
2007
新闻与传播研究
新闻与传播研究
CSSCI
CHSSCD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
1.032
ISSN:
1005-2577
年,卷(期):
2007.
14
(4)
被引量
18
参考文献量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