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宰夫与匠人——从隐喻看先秦政治思想转变

宰夫与匠人——从隐喻看先秦政治思想转变

扫码查看
先秦经典对于政治治理者形象的隐喻表达,从时间先后上看可分为两个类型:一是出现在较早典籍,如《左传》中的"宰夫"形象;二是广泛出现在诸子书中的"匠人"形象.对于前者,先秦哲人言说较少,其体现的功能也较为单一;对于后者,言说则极为丰富,同时也承载了更多的信息.至于庄子著名的"庖丁"之喻,实际上也应被归为"匠人"隐喻的类型.庖人被用来隐喻政治治理活动的"和",表达了贵族政治间必要的调和与妥协精神以及实际操作,而匠人则被用来隐喻政治治理活动中新出现的若干要素,如遵循规则、尚贤任能,甚至制度创造等.这些表述提供了中国哲学如何以隐喻的方式传递观点的说理实例,亦揭示了早期政治治理思想演变的重要线索.

匡钊

展开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先秦 隐喻 政治治理 "和" 宰夫 匠人

2024

学习与探索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学习与探索

CSTP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6
ISSN:1002-462X
年,卷(期):2024.(3)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