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AFLP标记的中国西藏近缘野生大麦遗传多样性分析

基于AFLP标记的中国西藏近缘野生大麦遗传多样性分析

扫码查看
选取7对引物组合,构建了36份西藏近缘野生大麦和4份栽培大麦的AFLP指纹图谱,共获得清晰可辨的条带227条,其中多态性带194条,占85.46%,从DNA分子水平显示出所试材料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计算得各样品间的遗传距离(欧氏距离)介于2.646~10.488之间,应用离差平方和法对供试材料的AFLP数据结果进行聚类,建立了40份大麦材料的AFLP树状图,聚类结果将40份材料分为5类,进一步揭示出供试材料间遗传背景的相似性和复杂性.结合Nei's遗传一致性分析结果,发现近缘六棱野生大麦较之近缘二棱野生与栽培大麦的亲缘关系更近,支持栽培大麦是从野生二棱大麦起源,而野生六棱大麦是进化过程中的过渡类型的大麦系统发生观点.
Genetic diversity of wild close relatives of barley in Tibet of China revealed by AFLP

张镝、丁毅

展开 >

武汉大学植物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430072

近缘野生大麦 AFLP 指纹图谱 遗传多样性 聚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270709

2007

遗传
中国遗传学会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遗传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082
ISSN:0253-9772
年,卷(期):2007.29(6)
  • 15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