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国以来我国棉花品种遗传基础的分子标记分析

建国以来我国棉花品种遗传基础的分子标记分析

扫码查看
采用RAPD分子标记、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建国以来我国有代表性的166个棉花主栽品种(或品系)的遗传多样性.41个RAPD标记Nei's遗传距离(GD)与两组不同来源实验数据的表型性状欧氏距离(UD)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6445(n=1770)和0.7078(n=7140),表明RAPD可以揭示棉花品种间遗传差异.通过对不同棉种、不同品种类型、不同时期、不同种植区域和不同来源的棉花品种(系)遗传差异的比较,探讨我国棉花品种的遗传基础.各层次上遗传差异的比较表明:在我国主栽棉花品种中,海岛棉品种遗传基础窄于陆地棉品种;我国自育陆地棉品种的遗传基础窄于国外引进品种;杂交陆地棉品种的遗传基础窄于常规品种;上世纪80年代以后陆地棉品种遗传基础窄于70年代品种;长江棉区品种遗传基础窄于黄淮棉区品种,西北内陆棉区品种窄于长江棉区品种.启示我们如何在我国棉花育种的全局和不同层面上把握和制定拓宽棉花育种遗传基础的策略和手段,并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建国以来我国棉花品种遗传改良规律打下基础.
An Analysis about Genetic Basis of Cotton Cultivars in China since 1949 with Molecular Markers

刘文欣、孔繁玲、郭志丽、张群远、彭惠茹、付小琼、杨付新

展开 >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北京,100094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安阳,455112

棉花 RAPD 遗传改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9770430

2003

遗传学报
中国遗传学会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遗传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821
ISSN:1673-8527
年,卷(期):2003.30(6)
  • 38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