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西南林业大学校园鸟类警戒行为初探

西南林业大学校园鸟类警戒行为初探

扫码查看
2018 年 4~5 月,在西南林业大学校园内,选取麻雀(Passer montanus)、乌鸫(Turdus man-darinus)、鹊鸲(Copsychus saμlaris)、白鹡鸰(Motacilla alba)4 种常见于地面活动的鸟类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人为干扰并记录警戒距离及惊飞距离。研究结果显示:(1)乌鸫的警戒及惊飞距离均为最大,分别为 14。21±4。84m、9。52±2。72m,麻雀的警戒距离 9。62±3。68m最小,鹊鸲的惊飞距离 7。22±3。25m最小。(2)乌鸫的两种距离与其它 3 种鸟有显著差异,表明乌鸫对人为干扰的耐受性较弱,对校园环境的适应性也相对较低。通过研究鸟类警戒行为,一方面验证了鸟类对生态环境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另一方面也在人为干扰方面为保护野生鸟类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郑冬杰、李媛、毕文奇

展开 >

西南林业大学 云南省高校极小种群野生动物保育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224

西南林业大学 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临沧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云南 临沧 677000

警戒距离 惊飞距离 人为干扰 校园鸟类

2023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影响因子:0.124
ISSN:1671-6027
年,卷(期):2023.(6)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