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隔空猥亵未成年人日益成为一种新型网络失范行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均强调这一行为入刑的迫切性.我国关于网络隔空猥亵未成年人犯罪的司法认定经历了"个案宣告-政策强化-司法解释"由点及面的演变过程.网络隔空猥亵未成年人具有行为日益猖獗、犯罪对象集中于未成年女性、依赖社交平台隐蔽性较高、呈现出较长时间跨度、手段大多具有压制性色彩五个主要特点.虽然司法解释明确了该类行为定罪处罚的依据,但仍存在困囿于"以满足性刺激为目的"的限制、司法解释规定的行为方式较为单一、强制性要求认定困难、犯罪化立场挤压治安违法空间等司法认定难点.深化对网络隔空猥亵未成年人行为方式的理解和法律适用应解除"以满足性刺激为目的"的限制,拓展网络隔空猥亵未成年人的行为方式,坚持心理强制的强制性要求,并明确以心理损害程度作为罪量区分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