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族际互惠视角下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践、逻辑与功能——基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田野调查

族际互惠视角下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践、逻辑与功能——基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田野调查

扫码查看
"族际互惠"作为多民族地区社会支持的一个方面,呈现于怒江州各民族日常生产生活与文化等诸多领域.就族际互惠的形成机制而言,族际共同性基础上的差异性、个体对自我经济利益的追求、共享文化传统的延续、国家权力的运作以及"大致等价的交换"的道德规范为怒江各族提供了多重支撑.作为一种柔性社会联结纽带的"族际互惠",可以使更多民族的异质性个体之间形成高度整合与有机社会团结,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正是基于各民族间广泛深入的互惠关系得以发生、维系和深化的.
The Practice,Logic and Function of Interethnic Communication,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ethnic Reciprocity:A Field Survey Based on Nujiang Lisu Autonomous Prefecture

刘诗谣、刘小珉、吴睢

展开 >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北京100084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北京100081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北京102488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族际互惠 实践 怒江各民族

中国社科院创新工程重大科研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2019ZDGH01720BMZ136

2022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TP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68
ISSN:1672-867X
年,卷(期):2022.39(6)
  •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