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云南元江上游石羊江河谷绿孔雀夜宿地选择

云南元江上游石羊江河谷绿孔雀夜宿地选择

扫码查看
为探索绿孔雀的夜宿地选择模式及其成因,笔者于2007年3~4月和10~ 11月,在云南元江上游石羊江河谷绿孔雀的分布区内,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调查了绿孔雀的夜宿地生境,测定了19个生态因子.生态因子比较结果表明,夜宿地利用样方的坡度、乔木盖度、乔木胸径、落果密度、藤本密度与对照样方存在显著差异;夜宿地的海拔高度显著高于觅食地.判别分析结果表明,绿孔雀夜宿地和对照样地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分化.逻辑斯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绿孔雀选择坡度大、落果多、乔木的盖度和胸径大的地区作为夜宿地.隐蔽条件和食物等关键性生态因子的配置和可获得性决定了绿孔雀的夜宿地选择行为,而人为干扰压缩了其可利用的适宜生境,降低了生境的利用程度.
Studies on the Selection of Roosting Sites of Green Peacock(Pavo muticus imperator)in Shiyangjiang Valley of Upper Yuanjiang Drainage, Yunnan

刘钊、杨爱芳、谢宗平、谢以昌、谢全刚、王进、张仁功、黄庆文、文云燕、周伟、蒋志刚

展开 >

河西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张掖,734000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西南林业大学保护生物学学院,昆明,650224

云南省双柏恐龙河自然保护区,双柏,675107

云南省楚雄州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楚雄,675000

展开 >

绿孔雀 夜宿地 栖息地选择 云南

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BC2010F09

2018

野生动物学报
东北林业大学 中国动物园协会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271
ISSN:1000-0127
年,卷(期):2018.39(3)
  • 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