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地区晚古生代至中生代花岗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地区晚古生代至中生代花岗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扫码查看
中国东北地区显生宙花岗岩的成因一直是中亚造山带东段研究的热点之一,尤其是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地区的花岗岩,其成因及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新获得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铁力和依兰地区的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88±1 Ma和257±3 Ma.地球化学数据显示,两地区的二长花岗岩均为Ⅰ型花岗岩,并且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Th和U等)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和Ta等)和重稀土元素,具有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锆石Hf同位素数据显示,铁力地区二长花岗岩的岩浆源区可能来自于中新元古代的下地壳部分熔融.综合前人在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地区已发表的花岗岩类岩石的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数据,初步推测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地区在晚古生代至中生代期间处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同时,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地区晚古生代至中生代的岩浆岩具有自东向西形成时代逐渐变年轻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东侧的牡丹江洋在晚古生代至中生代期间俯冲角度逐渐变缓造成的.
Petrogenesis of the Late Paleozoic to Mesozoic granite from the Xiao Hinggan Mountains-Zhangguangcai Mountains and its geological implications

葛茂卉、张进江、刘恺、王盟、李壮

展开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

展开 >

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活动大陆边缘 小兴安岭-张广才岭 中亚造山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

41902240DD20190004DD20190685J2014

2020

岩石矿物学杂志
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 矿物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

岩石矿物学杂志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104
ISSN:1000-6524
年,卷(期):2020.39(4)
  • 4
  •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