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西秦岭德乌鲁岩体成因及地质意义——来自岩石地球化学的证据

西秦岭德乌鲁岩体成因及地质意义——来自岩石地球化学的证据

扫码查看
西秦岭德乌鲁岩体位于夏河-合作断裂和力士山-围当山断裂之间,寄主岩石以花岗闪长岩为主,石英闪长岩和石英二长闪长岩次之,并含有大量暗色微粒包体(MMEs).对德乌鲁岩体开展了年代学研究,获得的花岗闪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25.9±1.3 Ma,表明该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早期,可能与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陆陆碰撞有关.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寄主岩石具有高K20,低Y、MgO的特点,而暗色微细粒包体(MMEs)具低K20,高Y、MgO的特点,在微量元素蛛网图解和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上它们具有类似的曲线,在Al203/Mg0-Si02/Mg0图上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表明这些岩石之间发生了明显的物质交换,说明德乌鲁岩体中的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是由镁铁质岩浆和长英质岩浆混合产生的,可能与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陆陆碰撞后伸展环境下发生的强烈壳-幔相互作用有关.MMEs可能是镁铁质岩浆的残余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可能有幔源物质的加入,并带来了Au、Cu等成矿元素,在岩体形成演化过程中生成富含Cu和Au的含矿热液,从而在德乌鲁岩体中形成了热液型铜金矿床.
The origin and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Dewulu pluton in West Qinling:Evidence from petrogeochemistry

冯小明、李注苍、齐建宏

展开 >

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兰州730000

年代学 地球化学 岩浆混合 德乌鲁岩体 西秦岭

甘肃省省财政调查评价项目

甘财建[2010-254]

2021

岩石矿物学杂志
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 矿物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

岩石矿物学杂志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104
ISSN:1000-6524
年,卷(期):2021.40(2)
  • 2
  •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