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烟台市蓁山人工林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初期的群落结构特征

烟台市蓁山人工林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初期的群落结构特征

扫码查看
为研究烟台市区人工林地被火烧后自然恢复的潜力,调查研究了烟台蓁山遭受火灾的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与黑松(Pinus thunbergii)混交林迹地在两年后植物群落恢复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 在乔木、灌木植物被火烧全部去除后,原生长于林下、林缘、路边灌草丛中的草本植物迅速繁衍,形成地被层,火烧迹地可迅速恢复为草本植物群落,次生裸地阶段仅约30 d左右.(2) 处于阴坡的火烧迹地形成以大型多年生根茎禾草紫芒(Miscanthus purpurascens)为建群种的草本植物群落,群落的植物种类及数量丰富,各物种的高度、盖度等均高于未火烧林地的草本层;群落的垂直和水平结构较复杂.处于阳坡的火烧迹地群落恢复速度缓慢,群落的种类、数量等变化幅度较小.乡土草本植物在火烧后迅速生长,这对植被的恢复过程以及防止因林地被破坏而发生水土流失等生态灾害具有重要意义.(3) 尽管该群落周围有荆条、酸枣、扁担木等灌木种类存在,但是火烧两年后还未见有木本植物种类出现,可见其自然恢复成为木本群落需要较长的时间.
Vegetation Restorative Characteristics after the Artificial Forest Fire on Mountain Zhenshan,Yantai City

赵雪、赵爱芬、张龙龙

展开 >

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烟台,264025

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火烧迹地 植被恢复 群落结构

2008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鲁东大学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影响因子:0.207
ISSN:1673-8020
年,卷(期):2008.24(4)
  • 7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