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上海参加PISA测试以来,"非连续性文本"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纵观本市历年小学毕业语文卷,其中"图表类非连续性文本"的测试题呈显著上升趋势,可答题时失分率却非常高.究其原因是针对这类文体,教师在教学认知、内容、阅读策略等方面都处于"非连续"状态.笔者认为"非连续性文本"需要"连续性"教学:注重年段的"连续性",前置"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起点;加强内容的"连续性",拓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资源;突出阅读策略的"连续性",强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这种文体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