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梅毒治疗后RPR转阴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梅毒治疗后RPR转阴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扫码查看
目的:分析梅毒治疗后RPR转阴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10年3月~2012年11月,医院门诊与体检中心共收治412确诊为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初诊、治疗后疗效评估行RPR实验、TRUST实验、TPPA实验,以TPPA为诊断金标准,评价转阴率,并进行因素对比.结果:一期、二期、潜伏初始RPR滴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7.42,P=0.01 <0.05);梅毒RPR未转阴率4.85% (20/412);转阴者年龄(34.4±11.4)岁低于未转阴者则为(43 2±5.0)岁,病程(92.4±44.2)d低于未转阴者(184.2±47.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转阴者与转阴者一期、二期、隐性梅毒、复发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转阴者与转阴者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2年后,梅毒治疗后RPR转阴率较高,未转阴者年龄相对较高、初发病程较长、潜伏期梅毒比重较高,应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加强潜伏期患者管理.

徐风花

展开 >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医院皮肤科 甘肃武威733000

梅毒 RPR 转阴率 阴性因素

2015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影响因子:0.212
ISSN:1004-4949
年,卷(期):2015.24(6)
  •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