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季节性腹泻防控中大便常规检查结果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菏泽市中医医院2022年12月-2023年11月收治的季节性腹泻患者1000例,均行大便常规检查,观察检查符合率、季节分布、年龄分布、致病菌类型,分析季节、致病菌相关性,基于检查结果制定针对性疾病防控方案,评估防控效果。结果:季节分布比较,按照发病率高低排序分别为夏季(40。70%)、秋季(32。80%)、春季(18。10%)、冬季(8。40%),季节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比较,按照年龄排序依次为(36~45)岁(30。10%)、(26~35)岁(25。20%)、年龄≥46岁(24。40%)、年龄≤25岁(20。30%),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26~35)岁、年龄≥46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致病菌类型比较,根据检出率依次排·1序为副溶血弧菌(36。7%)、沙门菌(32。10%)、志贺菌(16。90%)、大肠埃希菌(14。30%),致病菌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季节、致病菌相关性比较,春、夏志贺菌为主要致病菌,春季占比30。94%、夏季占比9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秋冬主要为副溶血弧菌,其中秋季占比45。73%、冬季占比3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防控效果显示,实施针对性健康指导和疾病防控后,患者复发率普遍降低(P<0。05)。结论:大便常规检查对季节性腹泻具有重要的检验价值,通过大便常规检查可有效检出季节性腹泻。大便常规检查显示季节性腹泻具有季节、年龄分布特点,致病菌感染率与季节具有相关性。基于检查结果指导公共卫生管理,进行针对性疾病防控,有利于降低腹泻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