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目的论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研究——以贵州彝族"撮泰吉"为例
目的论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研究——以贵州彝族"撮泰吉"为例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撮泰吉"是流传在贵州威宁的一种彝族傩戏,属于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对"撮泰吉"的外宣翻译仅仅停留在名称术语上,对其中涵盖的文化内涵和表演内容几乎没有官方的翻译.同时,探究"撮泰吉"的外宣翻译不仅有利于加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而且也益于促进中国民族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交流.因此,笔者在目的论的指导下,结合音译、直译、意译、增译等翻译方法对"撮泰吉"的外宣翻译进行分析.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王琦
展开 >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撮泰吉
非物质文化遗产
外宣翻译
翻译目的论
出版年:
2024
英语广场
湖北大家报刊社
英语广场
影响因子:
0.087
ISSN:
1009-6167
年,卷(期):
2024.
(12)
参考文献量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