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从拉康"三界学说"角度剖析《榆树下的欲望》中伊本的自我建构
从拉康"三界学说"角度剖析《榆树下的欲望》中伊本的自我建构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本文运用雅克·拉康的三界学说(想象界、象征界、实在界),分析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创作的戏剧《榆树下的欲望》中男主人公伊本的自我建构.在想象界时期,伊本受母亲的影响,虽然外形高大帅气,但内心胆小软弱;进入象征界时期,伊本在父亲的清教主义及父权主义的潜移默化下,踏实能干,但父子关系不断恶化;继母爱碧带领伊本暂时进入混沌的实在界,帮助伊本正确认识自我,使其成为勇敢、自信、有担当的人.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周佳佳
展开 >
作者单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榆树下的欲望》
想象界
象征界
实在界
自我建构
出版年:
2024
英语广场
湖北大家报刊社
英语广场
影响因子:
0.087
ISSN:
1009-6167
年,卷(期):
2024.
(13)
参考文献量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