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杉楠混交与人工杉木林自养机制的恢复

杉楠混交与人工杉木林自养机制的恢复

扫码查看
自养机制的形成是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目标之一.本研究通过混交模拟杉木人工林不同恢复阶段林分,观察比较发现从退化的杉木林阶段到地带性树种比例较低的混交林、地带性树种比例较高的混交林和地带性树种纯林阶段凋落量、N、P、K、Ca和Mg 5种元素的归还量逐渐增加,特别是5种养分元素的循环速率也不断增大,其中N、Mg的循环速率由杉木纯林的0.1左右增大到火力楠纯林的0.5以上,与此同时林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养分含量也不断增加,表明退化杉木人工林在恢复过程中随着林内地带性火力楠树种混交比例的增加,林分的自养机制逐渐获得重建.从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角度来看,杉阔混交比例的确定应以林分自养机制的形成和土壤养分状况的改善为标准.
Mixing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with Michelia macclurei and restoration of self-sustaining mechanism in G.lanceolata plantation

汪思龙、廖利平、邓仕坚、高洪、黄志群

展开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5

杉楠混交 自养机制 养分循环速率

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KZ952-J1-202KZ951-A1-301KZ95T-04

2000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应用生态学报

CSTPCDCSCD
影响因子:2.114
ISSN:1001-9332
年,卷(期):2000.11(1)
  • 33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