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长江口九段沙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规律

长江口九段沙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规律

扫码查看
2004年11月至2005年10月,调查了长江口九段沙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季节变化及其土壤因子影响,共调查到大型底栖动物30种,主要由甲壳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及昆虫幼体组成,光滑狭口螺(Stenothyra glabra)、堇拟沼螺(Assiminea violacea)、焦河蓝蛤 (Potamocorbula ustulata)、中国绿螂 (Glaucomya chinensis)和谭氏泥蟹(Ilyrplax deschampsi)为优势种,且生物密度四季变化明显.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处于最高水平,多样性指数最高.夏季密度和生物量最低,物种多样性也较低,分布较不均匀.秋、冬季生物种类数与生物量差异不显著,生物密度冬季较秋季高.春、夏、秋季底栖动物种类数、密度和生物量均未与土壤因子达到显著相关水平.冬季土壤湿度与有机质含量与底栖动物密度显著相关.
Seasonal fluctuation of macrobenthos community in Jiuduansha intertidal wetland of Yangtze River Estuary

周晓、葛振鸣、施文彧、王天厚、曹丹、周立晨

展开 >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

九段沙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季节变化

上海市科委资助项目上海市科委资助项目上海市科委资助项目国家211工程项目

04DZ1930305DZ1200505DZ22328

2006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应用生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14
ISSN:1001-9332
年,卷(期):2006.17(11)
  • 28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