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浙江慈溪旱作农田土壤微生物学性状的时空演变特征

浙江慈溪旱作农田土壤微生物学性状的时空演变特征

Spatiotemporal evolvement of soil micro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upland fields with different utilization duration in Cixi, Zhejiang Province

扫码查看
测定了浙江慈溪5个不同利用年限旱作农田土壤(50~700 a)的微生物数量、生物量和酶活性,比较分析了农田土壤微生物学质量与利用年限的相关性,并测定了50 a、100 a和700 a 3个旱作土壤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结果发现:农田土壤在旱作初期(<100 a),除真菌数量(F)略有上升外,细菌数量(B)、B/F值、微生物生物量C、N及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脲酶活性全部锐减;耕作100 a之后,仅真菌数量随年限延长而显著降低,细菌数量、B/F值、微生物生物量C、N及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脲酶活性则全部升高;在50~700 a的整个旱作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值始终随年限延长而显著升高.BIOLOG检测结果显示,旱作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Simpson和McIntosh 3种功能多样性指数在利用年限上的变化规律与细菌数量、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等完全一致.表明浙江慈溪旱作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一直随利用年限的延长而变化,且土壤微生物学质量总体在持续利用100 a左右止降回升.

胡君利、林先贵、尹睿、褚海燕、张华勇、王俊华、曹志洪

展开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香港浸会大学土壤与环境联合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08

旱作土壤 利用年限 微生物数量 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酶活性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KZCX2-YW-40840335047

2008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应用生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14
ISSN:1001-9332
年,卷(期):2008.19(9)
  • 12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