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稻田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养分表观平衡和氮素生产效率的影响

稻田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养分表观平衡和氮素生产效率的影响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ing patterns on the apparent balance of soil nutrients and nitrogen production efficiency in paddy soil

扫码查看
通过在湖南长沙双季稻田开展的冬闲-双季稻(CK)、黑麦草-双季稻(Ry-R-R)、紫云英-双季稻(Mv-R-R)和油菜-双季稻(Ra-R-R)4个种植模式的长期定位试验,分析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养分含量、水稻产量、氮素生产效率和土壤养分表观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Ry-R-R、Mv-R-R和Ra-R-R的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显著高于CK,而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低于CK.与CK相比,Ry-R-R、Mv-R-R和Ra-R-R的晚稻氮肥偏生产力显著提升.Ry-R-R、Mv-R-R和Ra-R-R晚稻穗部的氮积累量显著高于CK;Ry-R-R、Mv-R-R和Ra-R-R茎叶的氮积累量均高于CK.Ry-R-R、Mv-R-R的水稻产量显著高于CK;水稻产量与土壤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y-R-R、Mv-R-R的氮、磷盈余量显著高于CK;Ry-R-R、Ra-R-R的钾素盈余量显著高于CK.冬作物-双季稻模式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和氮素生产效率,改善了土壤缺钾的状况,有利于维持稻田养分平衡,但土壤氮素盈余较多,还需减少氮肥的过量施用.

黄颖博、汤文光、肖小平、唐海明、李超、程凯凯、汪柯

展开 >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长沙410125

冬季作物 水稻 种植模式 氮素生产效率 养分表观平衡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湖南省农业科技创新项目

2015031182018YFD0301004和2017JC46资助

2019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应用生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14
ISSN:1001-9332
年,卷(期):2019.30(4)
  • 4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