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黄壤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磷对长期不同施肥的响应

黄壤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磷对长期不同施肥的响应

Responses of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 and P to different long-term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in the yellow paddy soil

扫码查看
本研究以进行了22年的黄壤稻田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分析了不同施肥模式下土壤碳(C)、磷(P)与微生物生物量C(MBC)、P(MBP)的变化及其耦合特征,旨在探讨黄壤地区合理培肥模式以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试验包括10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单施氮肥(N)、磷钾配合(PK)、氮钾配合(NK)、氮磷配合(NP)、氮磷钾配合(NPK)、单施有机肥(M)、3种有机无机肥配施(1/4M+3/4NP、0.5MNP、MNPK).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N和NK处理土壤有机碳(TOC)、全磷(TP)、MBC、MBP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施磷处理(PK、NP、NPK)则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与不施肥和施用无机肥相比,施用有机肥各处理TOC、MBC、MBP及MBP/TP均显著增加,其中M和MNPK处理增幅最大.MBC/MBP、TOC/MBP、MBC/TP以施用有机肥处理最低,N处理最高.土壤MBC、MBP及其耦合关系与土壤TOC和有效磷均呈极显著相关,TOC是影响MBC、MBP、MBP/TP的直接因素,而有效磷则是影响MBC/MBP、TOC/MBP、MBC/TP的直接因素.土壤MBP及碳、磷耦合关系各指标可以有效区分单施化肥和施用有机肥的不同施肥方式,可作为评价黄壤稻田磷素肥力的生物学指标.配施有机肥是增加黄壤稻田磷有效性、提高土壤供磷潜力和保持土壤生物健康的有效途径.

李渝、刘彦伶、白怡婧、张雅蓉、黄兴成、张文安、蒋太明

展开 >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贵阳550006

农业农村部贵州耕地保育与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贵阳550006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贵阳550006

长期施肥 黄壤稻田 微生物生物量碳 微生物生物量磷 碳、磷耦合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青年基金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青年基金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专项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平台及人才团队计划项目

黔科合基础[2018]1154和黔科合支撑[2017]2852黔农科院青年基金[2018]19号黔农科院科技创新[2017]06号31860132和黔科合平台人才[2018]5604号资助

2019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应用生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14
ISSN:1001-9332
年,卷(期):2019.30(4)
  • 15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