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等量分次施氮对冬枣15N和13C利用与分配特性的影响

等量分次施氮对冬枣15N和13C利用与分配特性的影响

Effects of multiple times of topdressing nitrogen application under equal level on utilization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15N and 13C in winter jujube

扫码查看
以4年生盆栽冬枣为试材,采用13C、15N双标记示踪技术,在果实发育期研究了等氮量分次追施氮肥对冬枣植株15N和13C吸收、利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至果实采收期,冬枣各器官Ndff值(植株器官从肥料中吸收分配到的15N量对该器官全氮量的贡献率)随追氮次数的增多而显著增大.生殖器官(果实)和营养器官(叶片、枣吊、新生枣头枝和细根)的15N分配率以4次追氮处理最高,1次追氮处理最低,贮藏器官(主干、多年生枝和粗根)15N分配率的趋势相反;4次追氮处理15N利用率分别比1次和2次追氮处理高27.4%和15.5%.追氮次数越多,植株总氮量和15N吸收量越大;随时间的推移,1次追氮处理土壤15N丰度和总氮含量持续降低,2次追氮处理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4次追氮处理变化相对最为平稳,至处理后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果实白熟至采收期,叶片叶绿素、氮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表现为4次追氮>2次追氮>1次追氮.不同处理13C同化物积累与分配不同.4次追氮处理13C固定总量分别是1次和2次追氮处理的1.1和1.2倍.增加追氮次数,促进了3C同化物向果实和贮藏器官的转移,而减少了向当年生营养器官的分配.综上,果实发育期4次追氮通过保证根层稳定、充足的氮素供应,提高了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进而维持了较高的净光合速率,促进并优化了光合同化物的积累和分配,最有利于冬枣树体的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彭玲、董林水、陈印平、宋爱云、赵西梅、崔倩、冯璐、刘京涛

展开 >

滨州学院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滨州256603

冬枣 分次追氮 13C 15N 吸收 利用 分配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重点产业关键技术创新项目山东省重点产业关键技术创新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滨州学院博士基金

2014GNC1100182016CYJS05A022017GSF17113J16LH53和2018Y24资助

2019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应用生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14
ISSN:1001-9332
年,卷(期):2019.30(4)
  • 10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