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江西早稻高温热害等级动态判识及时空变化特征

江西早稻高温热害等级动态判识及时空变化特征

扫码查看
构建考虑高温天气过程(包括发生时间、持续日数)的水稻高温热害指标,可以实现对水稻高温热害等级的动态判识,对精准监测、预警与评估水稻高温热害意义重大.以江西早稻为对象,利用气象资料、早稻高温热害灾情史料和生育期资料,反演历史早稻高温热害,采用K-S分布拟合检验和置信区间方法,构建基于高温天气过程的早稻高温热害动态指标,并采用预留的独立的早稻高温热害样本进行检验验证.在此基础上,计算江西各站点早稻高温热害指数(M),并分析水稻热害.结果 表明:高温天气过程起始时间、持续日数是影响早稻高温热害发生程度的关键因子,其中,起始时间的影响大于持续日数.3~5d早稻轻、中、重度高温热害的起始时间阈值分别为抽穗后第10~12、5~9、2~4天;6~8d早稻轻、中、重度高温热害的起始时间阈值为抽穗后第11 ~18、8~10和1~7天;>8 d早稻轻、中、重度高温热害的起始时间阈值为抽穗后第12~18、8~11和0~7天.指标验证完全一致的吻合率为73.7%,完全一致及相差1级的吻合率为89.5%.1981-2015年,M的线性倾向率为0.04·a-1,1999年左右发生由低到高突变;M高值区域主要位于江西中部和东北部,M>0.18;江西中部、东北部和南部地区M值呈显著增加趋势,线性倾向率均大于0.04·a-1.总体来说,本文构建的指标实现了基于高温天气过程的早稻高温热害动态判识,江西中部和东北部是早稻高温热害的高风险区域.
Dynamic identification of double-early rice heat and its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in Jiangxi Province, China

杨建莹、霍治国、王培娟、邬定荣

展开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44

早稻 高温热害 动态指标 时空分布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科技发展基金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2018KJ01220172004

2020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应用生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14
ISSN:1001-9332
年,卷(期):2020.31(1)
  • 9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