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川西北高寒沙地不同生态治理模式下土壤碳氮磷储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川西北高寒沙地不同生态治理模式下土壤碳氮磷储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扫码查看
选取单植牧草、单植灌木、灌草间作、灌药间作4种生态模式治理5年后的川西北高寒沙地为研究对象,以未治理裸沙地为对照,分析了土壤碳氮磷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比特征.结果 表明:生态治理能显著提升土壤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含量和储量以及C/N、C/P、N/P,其中灌草间作提升效果最显著,其0~10和10~20 cm土层的SOC、TN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模式,且0~40 cm土层SOC储量分别比单植牧草、单植灌木、灌草间作、对照高13.4%、15.6%、17.1%、43.2%.0~10和10~2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水量与SOC、TN和T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容重则与SOC、TN和T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含水量与C/N、C/P在10~20 cm土层呈显著正相关.川西北高寒沙地土壤碳氮磷及其化学计量比受生态治理措施和土层深度的影响,本研究条件下灌草间作模式最有利于改善沙地土壤环境质量.
Storage and ecological stoichiometry of soil carb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under different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atterns in the alpine desertified grassland of northwestern Sichuan, China

李森、李玲、樊华、罗雪梅、苟小林、涂卫国

展开 >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成都610015

高寒沙地草地 川西北 生态治理 生态化学计量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四川省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2015BAC05B012017AB0028

2020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应用生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14
ISSN:1001-9332
年,卷(期):2020.31(8)
  • 11
  •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