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亚热带红壤侵蚀区马尾松不同套种模式生态系统碳平衡

亚热带红壤侵蚀区马尾松不同套种模式生态系统碳平衡

扫码查看
以福建省长汀县红壤侵蚀区马尾松低效林套种杨梅、无患子、油茶及黄栀子的改造模式林分为研究对象,对林分各组分生物量年净生长量、含碳率及土壤异养呼吸进行定位观测,分析套种模式对低效马尾松林分生态系统碳储量格局及碳平衡的影响.结果 表明:杨梅、无患子、油茶、黄栀子和马尾松不同器官含碳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1.1%~ 50.1%、42.2% ~50.6%、45.1% ~48.9%、44.7% ~ 49.6%和46.1% ~51.9%.不同树种同一器官之间的含碳率存在显著差异.马尾松套种杨梅及马尾松套种无患子模式植被层碳储量及年净增碳储量最高,分别为67.62~68.42 t·hm-2和9.21~9.45 t·hm-2·a-1,马尾松套种油茶和马尾松套种黄栀子模式较小,分别为31.96~36.24 t·hm-2和4.09~4.16 t·hm-2·a-1,马尾松纯林对照最小,分别为17.01 t·hm-2和2.00 t·hm-2·a-1.土壤异养呼吸年通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马尾松套种杨梅模式(7.41 t·hm-2·a-1)>马尾松套种油茶模式(5.89 t·hm-2·a-1) 马尾松套种无患子模式(5.86 t·hm-2·a-1)>马尾松套种黄栀子模式(4.95 t·hm-2·a-1) 马尾松纯林对照(2.45 t·hm-2·a-1).马尾松套种杨梅和马尾松套种无患子模式的年净生态系统碳平衡分别为2.04和3.27 t C·hm-2·a-1,表现为“碳汇”,马尾松套种油茶和马尾松套种黄栀子模式及马尾松纯林对照的年净生态系统碳平衡分别为-1.80、-0.80和-0.45 t C·hm-2·a-1,表现为“碳源”.总体上,短期内马尾松低效林套种杨梅或无患子能够提升林分的固碳增汇效益.
Carbon balance in an interplanting Pinus massoniana stand in subtropical eroded red soil region, China

程分生、尤龙辉、叶功富、游惠明、聂森、林文泉

展开 >

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州350012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州350002

福州市林业局自然保护地规划发展中心,福州350007

马尾松 套种模式 碳储量 碳平衡

福建省林业科研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福建省公益类科研院所专项

闽林科便函[2019]16号2014BAD15B002017R1011-2

2021

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应用生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14
ISSN:1001-9332
年,卷(期):2021.32(4)
  • 1
  • 6
  • 24